3462
關於秦始皇兵馬俑
各位大大好:請問秦始皇兵馬俑真的存在嗎?如果有
請各位大大詳細的講一下謝謝!
秦始皇兵馬俑博物館 秦始皇兵馬俑博物館是中國遺址性博物館。
建在秦始皇帝陵的兵馬俑坑遺址上。
位于陜西省臨潼縣東7.5公裏的驪山北麓
西距西安37.5公裏。
1974年3月
臨潼縣驪山鎮西楊村農民
在陵東1.5公裏的地方打井時
發現幾個破碎的用泥土燒制的與真人一樣大小的陶俑
經陜西省考古隊勘探和試掘
發現秦始皇時代的大型兵馬俑坑3個
總面積2078平方米。
遺址博物館1975年籌建
在一號坑上建起拱形展覽大廳
于1979年10月 1日落成開放。
三號坑展覽大廳于1987年5月興建
1989年9月27日落成開放。
該館現佔地約19萬平方米。
其中一號兵馬俑展廳面積 1.4萬多平方米
三號兵馬俑展廳面積1200多平方米
銅車馬展廳600多平方米
輔助陳列室600多平方米。
該館以一號、三號兵馬俑坑遺址、遺物為主體
向觀眾展示出豐富多採的兵馬俑坑發掘現場和坑內出土的高大的秦兵馬俑群。
同時
展出的還有秦始皇陵封土堆西側出土的銅車馬以及陵園范圍內出土的各類珍貴文物。
一號兵馬俑坑出土陶俑1087個、陶馬32匹、戰車3輛、兵器4萬余件。
依據排列密度推算
此坑可出土陶俑、陶馬6000余件。
陶俑、陶馬排列成一個向東的長方形軍陣
東端為三列面東的武士俑
每列68個
組成一個橫隊
為軍陣前鋒。
步兵與戰車相間的38路縱隊緊跟其後形成軍陣的主體。
左、右兩側和西端各有 1列分別面北、面南、面西的武士俑
為軍陣側翼衛隊。
軍陣組織嚴密
隊伍整肅
應是秦始皇當年軍事場面的再現。
陶俑陶馬
形象生動
構圖協調。
展廳前邊的輔助陳列室陳列俑坑發掘出來的各種具有代表性的俑
如武將俑、軍吏俑、士卒俑。
還陳列有出土的青銅兵器
如劍、戈、矛、戟、鉞、鈹、殳、吳鉤、弩機、箭鏃等。
其中吳鉤鈹、殳屬首次發現。
三號兵馬俑坑位于一號坑西端北側
平面呈“凹”字形
東西長28.8米
南北寬21.48米
面積約520平方米。
內有戰車1乘
陶馬4匹
各類武士俑68件。
武士俑按夾道的環衛隊形排列
相當于古代的軍幕──指揮部。
該館一號展廳前面南邊設有專門陳列室陳列“秦陵一號、二號銅車馬”。
1980年12月
秦始皇陵封土西側20米處
出土一組兩輛大型彩繪銅車馬
一前一後
均係駟馬單轅車
比例約為真車的1/2。
它們由3462個零件組合而成
重量分別為1060千克和1241千克
鑄造技術高超
工藝過程復雜
造型準確
裝飾華麗
在世界考古發現的銅車馬中
時代最早
駕具最全
制作最精。
一號、二號銅車馬出土時已分別碎成 1182片和1555片
經考古工作者細心整修復原
二號銅車馬于1983年10月1日、一號銅車馬于1988年5月1日對外展出。
整個銅車馬制造工藝水平相當高
如大片龜甲狀的車蓋
厚僅4毫米;車窗厚僅1毫米且有許多網眼透孔
並已採用焊接、鉚接、鑲嵌、子母扣接、刻鑿、拋光等多種工藝。
當然是真的阿!!秦始皇陵墓在黃河那陜西出土的 已後有控可以去看看喔~兵馬俑是以前君王死後都有找活人陪葬的習慣不過好像引起民怨所以只好用陶俑代替陪葬
當然是真的阿是始皇陵的陪葬品
在今天的西安一帶
很多年以前還有來台展覽不但有士兵、將軍還有戰車戰馬每一個俑在下葬時都有裝備武器、全身彩繪但是出土時不但是全身土色
還沒有武器﹝而且據說都是碎的
是考古學家拼起來的
但是我還不確定是不是真的﹞的原因是因為風化掉了如果仔細看的話在一些俑的一些地方還有彩繪的痕跡﹝我以前看到的是嘴唇有紅色的一個點﹞在考古的價值上可以隻到當時人和馬的大小、高度因為是以等身大小製成也可以知道當時的武器
因為有跪射俑、立射俑和將軍俑
可以判定他們拿的是弓箭或弩
以及劍另外一種俑﹝忘了叫什麼俑﹞的手上可能是戈或戟製造兵馬俑的目的和秦始皇的好大喜功有關他在生前建立了龐大的功業
所以希望死後也能有一個和秦帝國相同的龐大軍隊守護他的陵墓
也就造成了如此的考古奇蹟
據說已有幾十萬個出土
當然有嘞!要不然那些考古學家為甚麼要把那些碎掉ㄉ兵馬俑拼回去
兵馬俑當然真的存在
事實上目前秦始皇陵附近仍然持續有在挖掘=====================================================http://zh.wikipedia.org/zh-tw/秦始皇兵马俑秦始皇兵馬俑
又稱秦始皇陵兵馬俑、秦兵馬俑
位於中國陝西省西安市臨潼區東5公里的下河村。
秦始皇陵建於公元前246年至公元前208年
歷時39年
是中國秦朝皇帝秦始皇的陵墓
也是中國第一個規模宏大、布局講究且保存完好的帝王陵寢
現存陵冢高76米
陵園布置仿秦都咸陽
分內外兩城
內城周長2.5公里
外城周長6.3公里。
陵冢位於內城西南
坐西面東
放置棺槨和隨葬器物的地方
為秦始皇陵建築群的核心
目前尚未發掘。
據目前的考證
秦兵馬俑坑位於秦始皇陵封土以東約1.5公里處
普遍認為秦始皇兵馬俑位於秦始皇陵的外圍
有戍衛陵寢的含義
是秦始皇陵有機組成部分。
營建秦始皇即位(時年13歲)後便開始興建自己的陵墓(公元前246年或前247年)。
修建過程經其一生
歷時39年。
秦始皇陵墓總面積達到50平方公里
包括現在的秦兵馬俑和秦始皇陵。
秦始皇陵墓是世界上絕無僅有的帝陵
與其說是陵墓
倒更像是都邑。
首先
各種原料來源要求嚴格
很多都是采自特定產地
由專門工匠開採、加工。
在建造過程中動用了大量人力、物力
有看法認為最多時有70萬人參加建設工程。
兵俑和所配武器兵馬俑採用陶俑作為陪葬品
因而得名。
陶俑有真人大小
由工匠加工燒制
全部為手工勞動
沒有使用模具
但有八種常用臉型再做細部修改
並以裝配線方式組裝起來。
所以我們現在看到的陶俑容貌各異
體態各不相同。
所有陶俑的製作均按照秦軍編製
包括各級軍官、各兵種、戰車、馬匹等。
在形狀加工好之後
陶俑著色燒制。
最後再加上真實的兵器、裝備。
各道加工完成後
按照秦軍作戰部署分兵種、級別逐一排列位置。
因此
我們看到的兵馬俑
是秦軍的精確複製。
由於兵俑完美的再現了秦軍的風範
軍事學者可以通過兵俑增加對「強秦」的了解。
由於陶俑的原形來源於真實的秦軍將士
所以有研究者嘗試通過他們的容貌了解秦代的風土人情。
1974年3月29日陝西大旱
臨潼縣農民楊志發、楊彥信、楊泉義、楊文學、楊文海、楊宜洲、王普治等人在打水井時首先發現了兵馬俑碎片
當時稱這些陶塑為瓦爺
農民認為旱災是瓦爺在作怪
故在挖井掘到它們時
便把它們吊在樹上鞭打洩憤或將之砸毀。
當時兵馬俑坑所在地可說是荒瘠砂石、荒草滿野。
在人們初次見到兵俑時
兵俑衣著、武器的顏色還十分鮮艷
歷經兩千年威武不減
但是在考古學家挖出土時
受空氣氧化影響
數分鐘內即漸漸剝落消失
只剩下現在我們看到的陶土色。
從兵俑和所配備武器的分析中得到的結論是
秦軍的弓箭部隊配備多種箭矢
以應對複雜的戰況。
秦軍兵俑不戴頭盔。
有專家說
「不戴頭盔是為了在戰場上顯出英勇的氣勢
可以壓倒敵人。
」有專家說是因為當時「刀」還沒有大規模裝備部隊。
當時的步兵武器主要是「刺殺武器」
如戟、劍。
步兵作戰
長距離用「戟」
近戰用劍。
因這些兵器大多用青銅製成
韌性差
砍殺時易折
故多製成刺殺兵器。
使用這些「刺殺武器」
攻擊的部位大多是胸、腹部
因此
秦兵馬俑大都披有胸甲。
因為作戰時頭部被「劈砍」的機率較小
因此秦軍是不戴頭盔的。
當然存在
幾位美國及法國總統及英女王也參觀過。
http://www.chiculture.net/1204/1204a02/index.php兵馬俑坑是秦始皇陵的陪葬坑之一
象徵秦始皇的無敵大軍。
關於兵馬俑修建的時間
文獻中沒有留下任何記載。
20多年來
考古人員在兵馬俑坑中發現了一些帶有紀年的兵器和一些刻有文字的鋪地磚。
從這些線索來看
兵馬俑工程的修建應始於秦統一中國後。
而兵馬俑的四號坑尚未峻工
當是因為秦末農民戰爭爆發後被迫停工。
這樣看來
兵馬俑坑的修建前後用了10年左右的時間。
考古人員在清理兵馬俑坑時發現
一、二號坑中有很多火燒的痕蹟
坑中的棚木基本上都被化為灰燼。
究竟是誰對兵馬俑坑進行了如此巨大的破壞?從文獻資料推測
破壞兵馬俑的人應當是項羽。
由於項羽的祖父項燕在秦滅楚時被秦將王翦所殺
叔父項梁亦死於秦將手下
因此與秦始皇結下深仇大恨。
項羽火燒咸陽城和阿房宮
仍不足以洩憤
於是再破壞秦始皇陵
燒毀了秦始皇陵園中的宮殿建築。
至今陵園的建築遺址上還有大火焚燒過的紅色土塊和灰燼。
兵馬俑坑距秦始皇陵僅1000餘米
在當時尚未封口
因此在這場浩劫中也被焚毀。
當然
關於兵俑坑的焚毀原因
還有沼氣自燃和燎祭兩種說法。
兵馬俑坑被焚毀後
直到20世紀70年代才重見天日。
1974年3月
臨潼縣晏寨公社西楊村的農民楊志發等人在秦陵東側打井
意外地挖出了一個陶俑的軀幹和一些肢體碎片。
有人說這是「妖怪」
有人說這是「神爺」
弄不清到底是什麼東西
有一個老頭乾脆將陶俑搬到田地裡
給它戴上草帽
當成草人嚇唬小鳥。
後來
村幹部將陶人的事告訴了公社的水利主管。
主管認為這是秦陵文物
立即向縣文化館報告。
文化館派丁耀祖等人前來清理。
正在臨潼探親的新華社記者藺安穩對此作了報導。
國家文物局立即派考古隊前來探測
於是發現了規模宏大的兵馬俑坑。
確實存在~經區門票90元人民幣~現在兵馬俑博物館共有四--
留言列表